健康體適能
不論對於兒童或成年人,健康體適能都是與身、心健康息息相關的指標。擁有良好的健康體適能(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和身體成分)更可幫助提升睡眠質素、改善情緒和生活質量。為了進一步讓持份者了解學童健康體適能的狀況,我們建議參與學校按計劃的統一指標及方法,定期為學生量度各個體適能範疇的表現。
健康體適能元素
- Image layout Option: Hide
體適能的觀念是由美國健康服務部門於1996年的報告中所提出,其定義為「為工作之外應付休閒、突發狀況以及壓力的身體適應能力」,其中又可以分成健康體適能與運動體適能兩種,兩者相互聯繫,而健康體適能是所有體適能的基礎。
健康體適能元素包括以下幾種:
心肺耐力:個人的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心肺耐力較佳,可以使我們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更有效率。
肌力與肌耐力:前者是肌肉或肌群的最大力量,後者為肌肉或肌群能重複活動的次數。良好的肌力和肌耐力對促進健康、預防傷害與提高工作效率有很大的幫助,而增進肌力與肌耐力的訓練就是一般我們熟知的重量訓練。
柔軟度:是指人體各關節所能伸展活動的最大範圍。柔軟度好的人活動自如、體態優美,柔軟度不好的人關節活動範圍會受到限制,而良好的柔軟度,也可以使我們運動時更有效率。
身體成分:可以用一些比率來衡量,如: 體脂肪率、體重指標BMI、腰臀比例等皆屬於衡量指標。而各項測驗皆為標準值者較不易罹患心血管疾病。
至於運動體適能則與運動能力表現的關係較為密切,所以除了包括健康體能的以上元素外,還包括敏捷性、協調性、平衡感、速度、反應時間及爆發力等元素。擁有好的運動適能將可以促進運動表現,提升競技成績。
體適能測試
- Image layout Option: Hide
本計畫主要收集學童的健康體適能數據,以了解他們的現況。然後透過一系列的校園運動文化政策來改善學童的健康體適能。計畫採用的測試包括:
1. 體重指標 BMI
2. FITNESSGRAM®的抓背測試
3. FITNESSGRAM®的捲腹測試
4. 6 分鐘(9 歲或以下)/ 9 分鐘(10 歲或以上)耐力跑/行測試
1. 體重指標BMI
目的:測試身體成分
用具:身高測量儀;體重鎊;計算機;筆及記錄表
測試步驟:
- 脫掉鞋子,身穿最輕便的衣物。
- 量度身高,以單位公尺紀錄。
- 量度體重,以單位公斤紀錄。
- 利用公式 體重(公斤) / 身高2(公尺2) 計算出體重指標。
2. FITNESSGRAM®的抓背測試
目的: 測試上肢柔軟度
用具:筆及記錄表
測試步驟:
- 學生放鬆站立。
- 一手置於同側的肩部後方,掌心朝向背部、手指伸直,沿著背部中央盡量往下伸(手肘朝上)。
- 另一隻手掌心向外從下背向上延伸,雙手盡量靠近、相碰或雙手交疊。
- 確保左右兩邊都完成測試。
3. FITNESSGRAM®的捲腹測試
目的:測試腹部肌耐力
用具: 印有刻度的軟墊(5至9歲的學生: 3英寸寬;10歲或以上的學生: 4.5英寸寬);A4紙;提示動作速度的節拍聲音檔;筆及記錄表
學生的預備動作:
• 仰臥在軟墊上
• 雙腳屈曲與軟墊成一個三角型
• 雙腳平放在地板上,稍微分開,與軀幹同寬
• 雙手伸直,指尖放於起點線上,但不可超越
• 頭部貼著A4紙張
測試步驟:
- 學生仰臥在軟墊上,記錄員調整學生的指尖至起點線。
- 記錄員跪在學生頭部位置的旁邊,準確記錄學生的捲腹次數及觀察相關的錯誤動作。
- 記錄員在學生的頭部下面放一張A4紙。 這紙張用作協助記錄員判斷學生的頭部是否在每次捲腹動作時都能夠著地。**注意:當學生的頭部觸碰到紙張時,記錄員可留意紙張是否起皺。
- 保持雙腳與地面接觸,學生聽到「上」,便跟隨節奏用腹部肌肉捲起身軀,雙手指尖由起點線滑動至終點線;聽到「落」便跟隨節奏下降身軀至平躺在軟墊上,至頭部觸碰張紙,雙手指尖退回至起點線。
- 學生重複以上動作步驟至無法繼續,或直至完成75次捲腹動作為止。
4. 6分鐘(9歲或以下)/ 9分鐘(10歲或以上)耐力跑/行測試
目的:測試心肺耐力
用具: 秒錶;標誌物(兩個標誌物間的距離最理想為 10 米,學校也可以根據以往的做法決定標誌物間的距離);哨子;筆及記錄表
測試步驟:
-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跑最遠的距離。
- 教師須提示學生逐漸加速並盡量保持均速。
- 教師須在最後 3 分鐘及最後 15 秒提示學生剩餘時間,並提醒記錄員準備記錄完成的距離。
- 學生應繼續跑步直至聽到教師發出到達時限的訊號為止,完成規定時間後應繼續步行一圈或兩圈作為整理活動。
- 如學生氣力不繼可改作步行,但老師應鼓勵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最遠的距離。
參考資料:
https://running.biji.co/index.php?q=news&act=info&id=91814&subtitle=何謂健康體適能
https://www.lcsd.gov.hk/tc/healthy/physical_fitness/concept.html
http://www.hkpfa.org.hk/index/customIndex.aspx?nnnid=1
https://www.usa.gov/federal-agencies/u-s-department-of-health-and-human-services